今天,武汉封城满一个月。
从昨天(2月22日)开始,武汉市宣布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即所有医疗机构当日要对有必要进行核酸检测的“四类人员”进行采样、送检。
破解疫情困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关键所在,这是临床确诊和患者康复出院的重要依据,也是接触者解除隔离的判断依据。
目前,武汉市有包括“火眼”实验室在内的45家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全市核酸检测能力达到每天2.5万人份,其中,“火眼”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达到1万人份/日。
武汉“火眼”实验室日收样首超5000例
来自华大基因运营的武汉“火眼”实验室的最新消息,截至2月23日12时,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团队及其运营的“火眼”实验室已累计接收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地区检测样本数近5.5万人份。
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
武汉华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数据图(截至2020年2月23日12点)
其中,仅2月22日,武汉“火眼”实验室接收样本数量就达到5420例,并已于23日12点前全部完成交付。这也是其2月5日试运营以来,单日接收样本的最高数字。
 
武汉“火眼”实验室搭载了华大智造MGISP-960及MGISP-100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可以实现病毒核酸自动化提取,上机后完全无人工干预,自动化提取环节仅耗时1小时,可加速大规模人群筛查中的病例检测。武汉“火眼”实验室的高速平稳运转为武汉实现核酸检测“日清日结”提供技术保障。 
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
武汉“火眼”实验室
 
“火眼”模式从武汉到深圳遍地结“果”
另外,“火眼”模式正在全国各地被复制,为发热病人的确诊、高危人群的排查、疑似病例的甄别、阳性感染者的隔离、健康人群排查等提供科学依据,为抗击疫情和恢复社会经济有序运转提供科学保障。
 
以深圳为例,截至2月23日12时,华大基因已经在深圳累计完成总计14.6万人份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了满足检测需求,华大基因已经在深圳建设了两个“火眼”实验室并运营,单日检测量最高可达1.8万份人。
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
深圳大鹏“火眼”实验室
 
目前,华大基因已经在武汉、深圳、天津、长沙、石家庄、北京、上海等7地布局 “火眼”实验室并承接样本检测工作。此外,重庆、昆明、青岛、贵阳等地的“火眼”实验室也正在筹建中。华大基因作为技术支持方,参与共建的无锡“火眼”实验室也已于2月12日启用。
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
无锡“火眼”实验室
 
截至2月23日12时,华大基因在全国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已完成20.7万人份,全国每日通量可达5万人份,根据需要整体可提升到8万人份/日。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基因也面向全国企事业单位开通了“复工复产”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
累计完成逾114万人份试剂盒生产
高质量试剂盒的充足供应也是保障核酸检测的重要部分。
 
作为首批通过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程序正式获准上市的试剂盒产品,截至2月23日12点,华大基因已经累计完成超过114万人份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生产,为临床确诊和患者康复出院提供重要依据,更为决胜武汉和湖北及全国复工复产提供科学支撑。
华大向日本捐赠试剂盒获网友点赞
公益方面,截至2月23日,华大基因已向湖北及其他省份捐赠逾12万人份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此外,华大基因还配合第三方爱心机构向各地捐赠试剂盒逾16万人份。同时,华大基因携手猛犸基金会、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和香港ifuture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向包括日本在内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联合捐赠检测试剂盒。
 
2月20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宣布,近来,日本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展。中方对此高度关注,感同身受。近日,华大基因和有关公益组织紧急向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捐赠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此消息一出,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华大得到众多网友的点赞和支持。
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华大基因在全国完成逾20万人份核酸检测 武汉“火眼”5.5万人份-肽度TIMEDOO
 
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表示:“考虑到日方在检测试剂方面面临不足,我馆主动联系国内有关厂家及慈善组织向日方紧急提供了一批病毒检测试剂,在日本社会引发积极反响,成为中日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