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开局,考验的不只是企业的拼劲和韧性,还有企业领导者的智慧和定力。

近日,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推出《产业规划局·Boss堂》栏目,专访优秀企业家,倾听他们的经验与看法,首期推出的是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这是他从武汉回到深圳结束14天隔离后,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

汪建:公共卫生需要“新基建”-肽度TIMEDOO

“累计到样数:527542、累计检测数:525064……”3月17日15时,在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火眼”实验室,大屏幕实时显示华大基因战“疫”中的最新数据。

核酸检测,是抗击疫情战斗的重要“前哨”,也是临床确诊和患者康复出院的重要依据。此次战疫中,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基因检测机构加入“战疫”,打通检测“堰塞湖”,弥补了医疗资源短缺的难题。

1月23日,当时还在深圳总部的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颇为激动——他给国家卫健委写的“请战书”得到了批复并“逆行”前往武汉,用5天时间建成了一座万人级核酸检测日通量的“火眼”实验室。

南方日报记者与从武汉返深并刚隔离14天的汪建面对面,对此次深入武汉的经历、在疫情过后的思考、公司发展战略等等的问题,汪建一一进行了回复。

汪建:公共卫生需要“新基建”-肽度TIMEDOO

立军令状,精准检测为疫情破局

按照以往情况,年过六旬的汪建会在春节期间飞往“不过春节的地方考察”,但疫情警报拉响后,汪建在大年三十从深圳出发,“逆行”进入武汉。

“当时一看疑似病例还在增加,我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了。”汪建心急如焚,“疑似恰恰是最头疼的,诊断的延迟会引起恐慌与焦虑,他们奔波在医院又造成交叉感染”。汪建已是一名战疫“老兵”,2003年,汪建带着团队用36个小时破译了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96个小时研制出病毒检测试剂盒,并生产了30万人份。

汪建到达武汉,立即作出部署:诊断试剂生产能力,要达到每天10万人份;检测能力在2月3日(正月初十)做到每天1万例;2月5—10日,根据需求逐步提升。

1月26日,华大的检测试剂盒、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已首先获准上市。截至3月16日,华大基因已累计完成218万人份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生产,为临床确诊和患者康复出院提供重要依据。

随后事情的进展证明了他的预判性。当试剂盒产量逐步提升后,很快又出现新的难题——做核酸检测的病人越来越多,真正的“堰塞湖”在于对试剂盒检测的机构能力不足。

在最焦虑的时候,汪建向湖北相关部门立下“军令状”,提升检测能力,随后,由华大基因主导设计及运营、中交二航局主导施工的“火眼”实验室开建。

汪建:公共卫生需要“新基建”-肽度TIMEDOO

汪建到武汉的第10天,即2月5日,日检测通量1万例的武汉“火眼”实验室顺利试运行。3月1日,武汉“火眼”样本接收峰值超过1.4万例,并在当日已提升通量能力至2万人份/日。

 “软硬”结合,全自动化检测立功

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参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医疗资源尤其是检测短缺的难题。

早在1月初,在拿到新型冠状病毒样本之后,华大基因只用了5个小时,就找到了混在人体中30亿个碱基对里的那3万个属于新冠肺炎病毒的特异序列。从确定序列到研发出基因检测试剂,只用了72小时。“当然,人类每天都会面对不同的病毒,检测出新的病毒,其传染性还需要临床验证才能确定。”汪建说。

囿于确诊流程,前期开展核酸检测的仅限于国家疾控中心,后来为了提升检测能力,下放到省级疾控中心,但实际上,每天陡增的样本量已把各地疾控中心压得不堪重负。1月下旬前后,国家卫健委发文,明确各省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检测。

自“火眼”实验室试运行以来,全国新增疑似病例一路走低,确诊效率大大加强。与此同时,多家企业迅速研发出检测试剂盒。1月26日,国家药监局开启应急审批通道,之江生物、捷诺生物、华大基因、华大智造等生产的试剂盒和测序系统获得注册证。

汪建:公共卫生需要“新基建”-肽度TIMEDOO

华大从试剂生产到检测“全产业链”突进,汪建的底气来自于华大集团旗下另一家公司华大智造一款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核酸提取,其中的MGISP-960系统80分钟可提取192个样本,比人工操作更快更准确。从2月10日起,装配了10台华大智造自动化设备的“火眼”实验室在正式验收后,具备每天万人份检测能力。

基因是生命科学的密码,华大智造的定位是先进制造业,华大基因的定位是现代服务业,前者做的是大制造,而后者做的是大数据和大民生。“生物医疗也是一个从先进制造业到先进服务业的链条。”汪建说。

“我的工作就是做好协调,把火眼的检测通量做上去,到后期样本检测实现了全自动化,我就没事做了,还可以去武汉东湖踩单车。”他说。

预防为主,公共卫生建设走向前台

检测试剂盒虽小,却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控举措得以实施的基础。此次疫情,再次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推向前台。

汪建认为,在注重临床抢救的同时,把精准检测和诊断视为同等重要,“我们把资源重点投入到了救治上,诚然这非常重要,但不能忽略精准检测的重要性”。

而在历史上,公共卫生引发的革命,便是让传染病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不再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重大威胁,17世纪的英国,生活污水恣意横流,老鼠大摇大摆穿行,“但经历一场黑死病之后,伦敦有了城市下水道、改造了自来水,市民也养成了卫生习惯”。

汪建说,“健康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从被动医疗转为主动健康,关键环节是以预防为主,“公共卫生新基建”是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将成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重要支撑。

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拓新市场

在此次战疫中,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展现了其服务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检测通量大等优点。而对华大基因而言,感染防控也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疫情中,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认知度大为提升。广州一家第三方医学检验企业表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跟美国、欧洲、日本一样,第三方医学检验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未来会形成3—5家龙头公司为主的格局,龙头公司会是具有规模和项目优势的大型综合连锁性检验实验室,小而精的细分垂直领域检验实验室作为补充。

以这次疫情相关的PCR、NGS技术为主的分子诊断领域为例,据第一创业证券的统计,国产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占比达到70%,凯普生物、艾德生物、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等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厂商,这一领域商业模式上正由单一产品供应商过渡到一体化服务商。

国内疫情缓解,全球疫情却愈演愈烈,出口也成为检测机构的发展方向。截至3月16日,国家药监局的应急审批系统已经审批通过19款新冠病毒检测产品。

而华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国际订货量也已超过60万人份,覆盖5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已陆续运抵日本、文莱、泰国、阿联酋等地。

华大基因近日宣布取得丹麦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关于欧盟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自由销售证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提及,这有利于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感染防控业务成新的增长点

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感染防控业务已悄然成为华大基因新的增长点。

1月23日,华大基因在2019年度业绩预告中提及,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主营业务,全面加强产品研发创新,积极拓展国内国际营销渠道,并率先就行业前沿产品进行战略布局。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三个业务板块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感染防控业务实现高速增长。

去年上半年,华大基因感染防控类服务同比增长超过90%。“这是因为我们在2018年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汪建解释。

同时,华大基因的感染防控业务覆盖国内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近30个,合作科研机构7家,医疗机构超过600家,其中三甲医院410家。

“疫情过后,华大会对公司的战略布局有新的规划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汪建回应到,“今年的战略规划依然保持不变,但从不认为华大集团是一家公司,更恰当的说法是一家机构,包括我们现在还承担国家的科研任务,我本人也带学生,我认为人类社会不都是一个商业社会”。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