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新冠病毒更早版本在美国更常见,剑桥这篇论文有何结论?-肽度TIMEDOO

4 月 8 日,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PNAS)发表论文称,新冠病毒的更早版本在美国更多见,而在武汉少见。

论文通讯作者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任职于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其研究方向为人类的史前起源和祖先。

该研究分析了 160 个完整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根据突变分析,研究人员将新冠病毒分为 A 型、B 型和 C 型。其中 A 类型与蝙蝠身上提取的病毒最为相似,属于更早版本的新冠病毒,B 类型演化自 A,C 类型演化自 B。

研究发现,A 型新冠病毒更多地发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病例中,占此类型样本的 15/33。A 型新冠病毒在武汉存在,但并不是该市样本中的主要病毒类型。来自武汉样本的主要病毒类型是 B 型,并且其在中国及东亚各地区的患者中占比较大。欧洲传播的病毒类型主要是 C 型,是在法国、意大利、瑞典和英国的早期患者中发现的。研究人员并没有在中国大陆的样本中发现 C 型病毒,但在新加坡、香港和韩国发现了它。

研究称新冠病毒更早版本在美国更常见,剑桥这篇论文有何结论?-肽度TIMEDOO

图|160个新冠病毒基因组的系统发育网络。(来源:PNAS)

那么,这个研究能否说明新冠病毒并非源自武汉,而是源自国外呢?

事实上,该结论与此前引起国内舆论关注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郁文彬等人发表的研究结论接近。

2 月 19 日,郁文彬等人在 ChinaXiv 网站上发布研究称,研究人员分析 93 个新型冠状病毒样本基因组数据后得到 58 种单倍型(基因类型)中,其中来自华南海鲜市场患者样品单倍型与 H1 有关,而作为更古老的基因类型样本 H3、H13 和 H38 则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之外。作者认为,这印证了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病毒发源地的推论。此后有舆论称,美国发现了更古老的单倍型 H38 的病毒样品,加上在单倍型分组中,美国样本虽少但覆盖了 ABCDE 等 5 个组,而中国的病毒样本只覆盖了 4 个组,湖北省的样本更是只有 2 个组。有舆论据此认为,新冠病毒更可能来源于美国。

但多位学者在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称,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看法。郁文彬等人的研究有明显的样本缺陷,再加上美国首例确诊新冠患者有武汉旅行史,那么就不能得出新冠病毒源于美国的结论。

这两项研究使用的数据均来自 “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数据库,该数据平台最初是为了方便各国监控全球禽流感病毒的突变情况,分享禽流感病毒序列而创建的。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它便有了一个新的作用:分享新冠病毒的数据。

与郁文彬等人 93 个样本的研究相比,彼得·福斯特 160 个样本的研究并不具备更大的研究优势。在郁文彬的研究中,作为最大疫情暴发地的武汉只有 22 个病毒样本数据,而 2 月份确诊病例少得多的其他国家和省份却有 70 多个样本数据,那么前者难以代表武汉的病毒数据。一位熟悉前述研究的科学家对 DeepTech 表示,彼得·福斯特论文的研究方法与郁文彬论文几乎完全一样。

在彼得·福斯特论文提供的附加材料中,其参考的 230 多份基因序列中有 35 份来自武汉,后者收集日期大都集中在 2019 年 12 月底和 2020 年 1 月份。那么,彼得·福斯特研究的样本缺陷一样不可避免。

一位国际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权威教授告诉 DeepTech,彼得·福斯特的这项研究和病毒源头问题是没有关联的。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