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制药(AstraZeneca Plc)在试图并购美国明星制药公司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 inc.)。

消息透露,阿斯利康与吉利德已经进行了初步接洽。如果两者合并,这将是制药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

新冠疫情之下,阿斯利康与牛津大学的新冠疫苗和吉利德的瑞德西韦出尽了风头。按照 6 月 5 日的收盘价计算,吉利德的市值为 960 亿美元,阿斯利康的市值约为 1400 亿美元,两家公司市值之和约为 2360 亿美元,超过默克公司的 2070 亿美元和辉瑞公司的 2000 亿美元。

消息称,阿斯利康与吉利德之间只有非正式接触,阿斯利康没有具体说明任何交易条款。阿斯利康发言人表示,对于这种揣测不作评论,吉利德也拒绝置评。不过,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指出,吉利德目前无意出售给另一家大型制药公司,或推动合并案,该公司更希望聚焦于合伙和小型收购案。

然而,无风不起浪。两家公司合并有多大可能?其可行性又如何?

吉利德将被并购?传阿斯利康正发起制药业有史以来最大交易-肽度TIMEDOO

图 | 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帕斯卡尔 · 索里奥特(Pascal Soriot)。(来源:彭博社)

无风不起浪

新冠疫情是这则传闻的大背景。两家合并传闻的出台意味着,制药行业正在回归正常的商业模式。不过,两家公司的新冠药物和疫苗在短期内不太可能赚大钱。

为何是这两家公司传出 “绯闻” 呢?两家公司有共同的纽带,其首席执行官都曾在罗氏共事。在 2012 年入职阿斯利康担任首席执行官之前,帕斯卡尔 · 索里奥特(Pascal Soriot)一直是罗氏制药的首席运营官,而丹尼尔 · 奥戴(Daniel O’Day)在 2019 年进入吉利德之前,一直是罗氏制药的是首席执行官。

2014 年,美国跨国制药公司辉瑞试图收购阿斯利康,以告败最终,其出价高达 1170 亿美元。如果阿斯利康实现并购吉利德,该公司就会免受被收购的影响,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商之一。

伦敦制药咨询公司 Novasecta 的管理合伙人约翰 · 朗特里(John Rountree)认为,新冠肺炎大流行可能让阿斯利康更加重视抗病毒药物,那么并购该领域的明星公司吉利德,将给它在未来发展提供肿瘤之外的更大天地。

要知道,阿斯利康产品集中在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麻醉领域,医疗投资银行 SVB Leerink 认为,到 2022 年,阿斯利康肿瘤药物收入将超过总收入的 50%。

在索里奥特近 8 年的任期内,阿斯利康积极进军抗肿瘤和其他盈利领域,其股价大幅上涨。随着索里奥特改进产品线,阿斯利康股价上涨,那些曾经欢迎辉瑞收购的投资者改变了主意。索里奥特在今年 2 月表示,他不打算在未来几个月内退休,显然,一笔大交易将巩固他在阿斯利康的成就。

吉利德公司专注于抗病毒药物,一度被认为是最富有想象力和最专注的制药公司之一,几乎是阿斯利康公司的镜像。这家美国制药公司成立于 1987 年,主要生产和研发针对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各类传染病的药物。该公司将多种药物装入了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的药片中,彻底改变了艾滋病治疗方法。尤其在 2020 年,吉利德凭借最被看好的抗新冠药物瑞德西韦,屡屡处于聚光灯下。吉利德产品定价策略是高高在上,其著名丙肝药物索非布韦(Sovaldi)的一个疗程费用高达 8.4 万美元。

吉利德公司股价自 2015 年达到 122 美元的峰值以来,一些曾经畅销的药品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面临着竞争,如今其增长前景受到了质疑。2019 年,开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产品线的努力遭遇失败。

吉利德前首席财务官罗宾 · 华盛顿(Robin Washington)去年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该公司要关注并购。他提到了对肿瘤、炎症和肝病领域制药公司的关注。

在彭博情报分析师萨萨姆 · 法兹利(Sam Fazeli)看来,这个并购将是 “一加一等于二” 的联姻。因为尽管阿斯利康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开发新药,但现金流仍然很小,那么收购吉利德这样拥有强大销售能力的公司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决策。要知道,制药商的销售额越大,用于研发的资源就越多,两家公司合并后的庞大规模应该有助于未来的药物研发。

思路迪医药首席执行官龚兆龙看好这次并购,认为该并购将是 “一加一大于二” 的结果。他告诉 DeepTech,两家公司业务呈现互补态势,且吉利德由于一些抗病毒药物如丙肝药物业务下滑,也在近些年有转型意愿。龚兆龙曾于 1998 至 2008 年任美国 FDA 新药审评员。

吉利德已经在谋求转型,不愿再局限于抗病毒药物研发。2017 年,吉利德与 Kite 制药联合宣布,双方董事会已经达成最终收购协议,吉利德将以每股 180 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 CAR-T(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疗法)公司 Kite。

并购对于吉利德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如果将公司总部迁到英国,那么其税费将会大大降低。这也是当年辉瑞为何意图收购阿斯利康的一个重要考量。

阿斯利康的股价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上涨了 41%,成为彭博情报指数中主要西药公司中表现最好的公司。在此期间,吉利德的股价上涨了 19%。

吉利德将被并购?传阿斯利康正发起制药业有史以来最大交易-肽度TIMEDOO

图 | 吉利德首席执行官丹尼尔 · 奥戴(Daniel O’Day)。(来源:彭博社)

一厢情愿的交易?

然而,业内并不看好这个并购。

路透社援引质疑方看法称,吉利德的瑞德西韦药物数十亿美元的市值不足以证明这笔交易的合理性;相反,瑞德西韦可能削弱阿斯利康在抗新冠方面的工作重要性。阿斯利康抗癌药物也已经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显示出治疗潜力:一项针对 19 人的小型研究表明,阿斯利康公司的癌症治疗药物库中的一种药物,或可用于帮助出现极端免疫反应的新冠肺炎患者。这是一款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有助于减轻并发症。

不过龚兆龙并不认可上述说法。他表示,抗病毒药物开发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数年甚至十多年时间才有可能成功。吉利德作为抗病毒药物的老大,不是哪家公司随便能赶超的。

还有人质疑这个交易发起的时间节点不合时宜,因为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可能利好其股价,因此并不需要额外的费用来追求创纪录的交易,并且目前召开并购会议很不现实。

尽管吉利德股票的市盈率为 12 倍,阿斯利康可能被潜在的成本削减和可观的现金流所吸引,但证券服务机构 Jefferies 分析师认为这笔交易不可能成功。因为吉利德艾滋病药物被极大低估了,该公司会宁愿逐步推高估值并进行自己的并购。

美国顶级财经网站巴伦周刊引述伊顿万斯全球健康科学基金(ETHSX)联合经理萨曼莎 · 潘多尔菲(Samantha Pandolfi)看法称,她对两者并购的传闻表示惊讶,认为没有条件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并购。一方面,阿斯利康并非一家过气制药公司,其肿瘤药物专利在不断增长,而吉利德的产品线也在恢复中。尤为重要的是,两家业务没有重叠,阿斯利康专注于肿瘤药物,而吉利德侧重抗病毒药物。

此前,史上规模最大的制药业并购案发生在 2019 年,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以约 740 亿美元收购新基(Celgene),这两家都是全球最大的癌症药物生产企业,业务重合度非常高。

萨姆 · 法泽利也认为,从纯粹的战略角度来看,这笔交易对阿斯利康的吸引力并不明显。阿斯利康已经拥有肿瘤、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药物,而吉利德公司的产品线就不那么强大了。

此外,虽然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韦已经获得紧急批准,但其商业前景仍有不确定因素。如果瑞德西韦的表现令人失望,吉利德公司的股价可能会受到影响。

新冠疫情是一个巨大的变数。路透社指出,鉴于两家公司都处于抗新冠疫苗或疗法的前沿,随着政府对抗新冠介入的加深,两者的交易就变得尤为敏感。然而,龚兆龙指出,政府一般是出于国家安全或反垄断的考虑才会反对并购,而对于这两家分数英美的制药公司,并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反垄断考量。

对于吉利德而言,瑞德西韦就是其重要筹码,这是唯一在严格临床试验中对新冠肺炎显示出疗效的治疗方法。该药已经获准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新冠患者中紧急使用。虽然目前吉利德向政府捐赠了瑞德西韦,但预计未来会宣布定价,那么届时就可以用作商业销售或各国政府的储备。据 SVB Leerink 估计,瑞德西韦在今年实现销售额 20 亿美元,在 2021 年达到 67 亿美元,到 2022 年该药的年销售额将达到 77 亿美元。

对于阿斯利康而言,该公司确保了生产 20 亿支牛津大学在研疫苗的生产能力,并刚刚签署了将首批疫苗保留给英国和美国的供应协议。同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获得疫苗后,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HHS)将提供多达 12 亿美元的资金,以加快阿斯利康的疫苗研发。

就现有产品看,吉利德最大的重磅炸弹药物是艾滋病毒药物 Biktarvy,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 16.9 亿美元。阿斯利康最畅销的产品是其肺癌药物 Tagrisso,该公司第一季度的收入为 9.82 亿美元。

随着全球大流行以及随之而来的封锁,打击了并购市场,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并购交易量下降了约 45%。如今有回暖趋势。5 月 8 日,美国艾伯维(AbbVie)宣布已经完成对肉毒杆菌毒素制造商艾尔建(Allergan)的收购。

龚兆龙认为,这次并购传闻有可能是双方高层已经在接触,放出风来是看市场反应,然后再决定下一步如何操作。如果市场反应积极,那么就往前推进,如果反对声太大,就中止交易。

他的看法是,目前正是两家公司合并的良机。吉利德市值曾在 2014 年由于丙肝药物的成功一度高达 1500 亿美元,如今已经降至 960 亿美元,而其肿瘤药物开发还需要至少 5 年时间才能有收益,此时正是其出售的好时机。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