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在活体内递送药物纳米机器人发布-肽度TIMEDOO
医用DNA纳米机器人 李剑锋 摄

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联盟战略合作正式签约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侯梦菲 柳卓楠 通讯员 曾妮 舒悦 范敏玲

全球首个在活体内递送药物的“纳米机器人”,能实现长效抗菌的纳米材料……7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院士咨询会上,一批纳米“黑科技”成果正式发布。同日,“中国纳米25人”院士高峰论坛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等二十位两院院士出席并作主题报告,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建言献策。

88项国际领先纳米成果发布

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高地首批发布的88项国际领先纳米科技产业化成果,包括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肿瘤治疗纳米机器人、5G滤波器,引领液晶超清显示、推动中国液晶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的量子点光学扩散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的纯无机纳米防火涂层等。

其中,纳米机器人是最引人瞩目的“黑科技”成果之一。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医用DNA纳米机器人项目助理张甜介绍,医用DNA纳米机器人可以直接通过静脉注射,借助DNA纳米结构特异性识别功能,待药物到达特定肿瘤位置,DNA纳米结构便会展开,其内部载带的药物旋即释放出来,使得抗肿瘤药物只针对特定肿瘤细胞产生作用。医用DNA纳米机器人可以直接在体内降解,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所以毒副作用非常低。

5G滤波器是纳米技术在射频领域的前沿应用,广纳院副院长李红浪介绍说,滤波器是手机的核心芯片之一,其作用是对频谱进行划分,使得每个信道之间不互相干扰。5G滤波器是在纳米级别上去设计的,一个5G手机里面会用50-100颗滤波器。广纳院5G滤波器项目于2020年12月底在位于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中国纳米谷”投试产,实现了“当年报建、当年封顶、当年购买设备、当年通线运营”。

聚集800余人高水平科研团队

由赵宇亮院士领衔的广纳院是落户于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新型研究机构。截至目前,广纳院已引进5个院士团队,近20位杰青,聚集了862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已有22个重大项目落地产业化,成功孵化12家高科技企业,申请国际和国内专利230项。

据悉,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聚焦纳米科技研发建设了广纳院总部园区,在知识城聚焦纳米科技产业化规划了1.1平方公里的中国纳米谷,集聚了超百家纳米领域创新型企业,孵化了以5G滤波器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构建了高标准的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了大湾区纳米产业发展基金,出台了国内首个纳米产业专项政策“纳米10条”,设立首个省区联动“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目前,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构建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的创新全链条,集聚超百家纳米领域创新型企业,实现产值过千亿。黄埔区已建成46万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基地,开辟纳米经济发展新赛道。下一步,该区将以建设纳米产业创新高地为契机,全面打通科技创新链,加速聚集高端纳米科技人才,推动纳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产业创新高地核心区。

当天,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联盟战略合作正式签约。该联盟由粤港澳大湾区纳米领域龙头企业、重点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共同发起。广纳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战略合作协议签订预示着产业联盟企业将有更多实质性的合作,激发纳米技术的赋能效应,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纳米科技企业“共生共长”。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