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在人体内的位置较深,多数肾癌早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是易被忽视的“沉默杀手”。特别是儿童,因较少常规体检,腹部比较膨隆,家长发现时往往已是肿瘤晚期,延误治疗。

在15岁以下儿童肾癌中,肾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且3/4发生于5岁内,易侵犯肾静脉及下腔静脉。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发病率约7-10%,对该类患者,只有在术中完整取出癌栓才能最大限度达到治疗效果,手术风险点主要有大出血和肺栓塞。

据国外报道,肾癌的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围术期死亡率为10-20%,仅少数医院开展过此类手术,且多以开放手术为主,能采用全微创(机器人或腹腔镜)成功完成该类手术的中心更少。但如果手术成功,联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肾母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手术的意义十分显著。

一场“硬仗”,义不容辞

双侧肾肿瘤+腔静脉1级癌栓,挑战全微创手术

今年4月,一名2岁9个月儿童因血尿就诊中山三院,体表可扪及明显包块,CT提示右肾巨大肿瘤合并腔静脉癌栓(I级癌栓),左肾上极肿瘤,肺转移瘤,穿刺病理提示肾母细胞瘤。

更为严峻的是,因患儿年龄小、体重低,总血容量较少,又因患儿代谢率高、皮下脂肪组织薄,体温易下降,若手术时间过长,低温将进一步加重出血。若要对低龄儿童实行全微创手术,因身体尚未发育,其血管等更加纤细、腹腔内操作空间更小,使得手术技术难度更大,需要有非常熟练的微创操作经验来支撑。

儿科主任陈壮桂团队、儿童肿瘤专科外聘教授孙晓菲、儿童肿瘤专家蔡耘教授和李晓峰教授、放射科主任覃杰团队、核医学科焦举教授等多学科MDT讨论后,决定先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化疗间歇期行手术治疗。

3岁以下全微创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国内外均鲜有报道,整体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都属于高危。在中山三院,这名患儿能否获得一线生机?

多学科通力协作

抽丝剥茧2小时顺利“摘瘤”

针对该患儿的情况,两侧分期处理需要承受2次手术打击,同期处理则手术难度急剧增加。我院泌尿外科主任狄金明术前仔细研读患儿影像资料,为最大程度降低患儿痛苦,将肿瘤尽可能切除彻底,制定了同期双侧手术的方案。为保证手术安全,术前邀请麻醉科周少丽主任医师、PICU等多学科会诊做好术前准备,并向医务科进行了重大手术备案。

6月8日,狄金明主任带领团队为该患儿实施机器人辅助右肾巨大肿瘤根治切除+腔静脉癌栓取出术+左肾肿瘤切除术,手术团队包括李腾成副主任医师、黄群雄医师等。在手术团队、麻醉团队、护理团队、超声科的通力协作下,约2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术中几乎没有出血。患儿术后复查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正常,术后第1天进食,术后仅5天就步行出院。近期患儿返院复查,各项指标均恢复良好。

攻坚克难!中山三院专家团队全微创完成2岁肾癌患儿根治性切除术-肽度TIMEDOO

化疗前右肾癌及下腔静脉癌栓(左)和化疗后对比(右)

攻坚克难!中山三院专家团队全微创完成2岁肾癌患儿根治性切除术-肽度TIMEDOO

患儿术后第5天步行出院(虚化处理)

完成多个“首例”,守护泌尿健康
狄金明团队擅长各类泌尿生殖系肿瘤的微创治疗,包括前列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膀胱癌、肾盂癌、输尿管癌)、巨大肾上腺肿瘤、阴茎癌等,既往收治的多例全微创(机器人或全腹腔镜)的腔静脉瘤栓取出术均顺利完成。

团队在2年前成功完成华南首例全腹腔镜下左肾静脉移位术治疗胡桃夹综合症,随后又完成多例该类手术。医院安装机器人后,完成了华南首例机器人左肾静脉移位术。正是这些机器人、腹腔镜下的血管性的手术成功完成,为复杂的泌尿肿瘤性手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例2岁9月儿童的机器人辅助取栓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泌尿外科微创技术达到新高度,并再次证明我院泌尿外科在机器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的国内领先地位。我院泌尿外科团队将不断攻关、锐意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泌尿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