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外科机器人达芬奇的挑战-肽度TIMEDOO

如果说科技医疗最完美的体现是谁?显然,非医疗机器人莫属。

医疗机械臂在患者身体开一道几厘米的口子,出血不到100毫升,两个小时内就能成功完成一台微创心脏手术,术后恢复三天就可以正常工作,而在此前需要5个月,机器仁让医疗实现了新的高度。

这就是直觉外科公司旗下达芬奇机器人的价值。

作为全球医疗机器人的领先公司,直觉外科公司创建于1995年,创始人Frederic Moll,核心产品达芬奇系统。

自2000年上市以来,直觉外科公司一直飘红,从8美元涨到如今的490美元,其股价10余年间的最大涨幅一度超过100倍。

直觉外科的奇迹

作为手术机器人领域“大哥”的达芬奇机器人,目前在手术机器人市场几近垄断地位。 据统计,2017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为118亿美元,直觉外科公司2017年财报显示全年收入为25.47亿美元,对比全球的市场规模可以计算出来直觉外科公司竟然占比达到了21%。

据BCG波士顿咨询测算,到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估值将达114亿美元,显然,直觉外科还将水涨船高。

截至2017年6月30日,有超过4100台达芬奇机器人被安装在世界各地的医院,其中2703台在美国,698台在欧洲,538台在亚洲,其余210台分布在世界其他地方。

自2000年起,达芬奇机器人已经实施了超过四百万例微创手术,也就是说每42秒钟,世界上某个角落就有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操作了一台微创手术

直觉外科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达芬奇系统的销售以及配件、服务费。达芬奇系统售价普遍在100万-200万美元区间,每台系统销售后的年均服务费用为10余万美元。业内人士表示,直觉外科公司的模式属于典型的“刮胡刀和刀片”模式,公司销售后的配件、服务费收入增幅要大于销售达芬奇系统本身的收入增幅。

当然,直觉外科公司多年备受华尔街推崇的重要原因,并不仅仅因为是技术和模式,直觉外科的成功还有多个要素:

直觉外科公司常年保持70%的毛利率;医疗机器人行业较高高,而且复杂的FDA审批流程限制了其他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直觉外科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让其他手术机器人的产生构建了技术壁垒。

当然,达芬奇机器人备受推崇的背后最重要的还是它的技术,达芬奇系统属于甲A类机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其重点攻克的微创医疗技术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以前列腺为例,位于尿道和膀胱接口处,部位很深,而且牵涉敏感神经,传统的开放手术需要很大的切口,但机器人手术只需开几个1cm左右的小孔,就能完成手术,出血量更少,病患承受的痛苦也更少。这种手术之所以可以实现则是得力于达芬奇系统拥有着10倍3D视野以及可选装540度的机械臂关节,这样一来便可以在一个很小的创口基础上,完成复杂精细的手术操作。

此外,GPLP君还了解,达芬奇系统每做一台手术都会在相应的期刊上发表一篇学术文章,其中一些高水平的专家,还依托自己的技术,独创或改进手术方式,获得了极具价值的学术成果。这对医生的技术提升、学术地位,或是职称评定,以及为了医院的名誉和争取研究经费都有着极大的优势。

达芬奇机器人是如何炼成的?

手术机器人的设计理念是使医生远程操控机械臂进行精准、微创的外科手术。

那么后来是如何由理论走到现实的呢?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Frederic Moll,直觉外科公司创始人。

1994年受雇于Guidant公司的Frederic Moll对SRI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认为这一系统除去军用价值,还具有很好的商业价值,当然,Guidant否认了医疗机器人的想法。

Frederic Moll坚持了下来。

1995年,Frederic Moll从Guidant辞职并结识了Acuson的联合创始人Rob Younge以及刚离开Acuson公司的John Freund。三人一拍即合,在与SRI成功谈判并获得了远程手术机器人的技术授权后,成立了Intuitive Surgical Devices公司,同时获得了包括菲尔德基金、塞拉利昂资本和摩根斯坦利投资者在内的第一笔风投。

后来,为了纪念达芬奇给后人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启蒙,将这套医疗系统命名为达芬奇医疗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系统)。

1996年4月份,融资后的直觉外科公司组建起了一支工程师团队。1997年公司将测试改造的新系统命名为最终推出的核心产品“Da Vinci”手术系统出炉。

在经过三年的反复确认后,1999年在等待FDA批准的同时,直觉外科率先开启欧洲市场。2000年7月,直觉外科获得FDA批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开始在普通外科手术中应用,2001年又进一步获得在胸腔和前列腺切除术等手术项目的许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达芬奇手术系统公开销售之前,直觉外科曾被竞争对手Computer Motion起诉过专利侵权,这家公司曾在1997年发布过Zues手术系统,后来,该公司也转向了直觉外科的思路。

这让两家成为冤家,开始了无休止的法律斗争,直到2003年双方同意结束技术诉讼,走向了合并。

也就是说,如今的直觉外科公司是Computer Motion与直觉外科的统称。

后来,在多年的推广及应用当中,直觉外科及达芬奇才形成如今的成就。

达芬奇的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为118亿美元,直觉外科公司2017年财报显示全年收入为25.47亿美元,在全球机器人市场占比高达21%。

只是,接下来,达芬奇该怎么走?这一直是一个问题。

从价格上来说,达芬奇设备并不便宜。

最新的数据显示购买一套达芬奇设备将花费2000万以上。另外手术成本高,机器人手术中专用的操作器械每用10次就需强制性更换,而更换一个操作器械需花费约2000美元。最后则是维修费用高,手术机器人需定期进行预防性维修,每年维修保养费用高达200万人民币,这些费用阻碍了达芬奇系统的进一步扩张,因为对于很多医院来讲,即便他们想购买,然而面对高昂的费用只能望而却步。

在中国,资料显示,使用达芬奇系统需要医院申报,然后国家卫计委审核通过后按照匹配额度进行分配。

这跟达芬奇系统的客观现实有关——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会出现一定的触觉反馈缺失,可操作范围受到限制;而且整套设备的体积过于庞大,安装、调试复杂;系统的操作技术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机械故障,如半路死机等;系统的学习曲线较长,医生与系统的配合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中更换器械等操作耗时太长等等问题。

因此,这让其竞争对手伺机而动。

盯住这一领域的创业公司并不少,比如Medrobotics,Auris Surgical等,还有来自中国的迈瑞生物医疗、新华医疗等公司均都加入智能机器人医疗行业。

比如有一家叫做Verb Surgical的公司,据说其做手术的成本远低于达芬奇系统。

而且,该公司的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是在Google开发的“数字手术平台”上来完成的,获得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生命科学部门Verily与制药巨头强生的投资。

当然,还包括美敦力的外科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计划在2018年推向市场。

面对诸多竞争对手,达芬奇系统能否保持自己的优势?这值得期待。

直觉外科机器人达芬奇的挑战-肽度TIMEDOO

数据来源: 直觉外科2017年财报

直觉外科机器人达芬奇的挑战-肽度TIMEDOO

数据来源: 直觉外科2017年财报

如此高高额的费用同时也带来的高额的回报。

从2017年的财报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运营以及税务费用支出占到了总收入的80%,那么剩下来的20%就是公司的纯利润了。相比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要高上太多,比如餐饮业的6%,服务业的9%,零售批发业的3%。20%的利润率可以说是暴利了!

为什么这么贵还会有很多人买这台设备?

据了解,达芬奇系统属于甲A类机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其重点攻克的微创医疗技术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以前列腺为例,位于尿道和膀胱接口处,部位很深,而且牵涉敏感神经,传统的开放手术需要很大的切口,但机器人手术只需开几个1cm左右的小孔,就能完成手术,出血量更少,病患承受的痛苦也更少。这种手术之所以可以实现则是得力于达芬奇系统拥有着10倍3D视野以及可选装540度的机械臂关节,这样一来便可以在一个很小的创口基础上,完成复杂精细的手术操作。

对于患者来讲减少了疼痛,同时也改善了一般开放式手术术后的康复时间。对医院来讲患者康复速度加快也就意味着加快了床位的流转率,一张病床可以服务更多患者,极大缓解了医院病床紧张带来的医患压力。

有句话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医院对使用该设备进行手术的患者所产生的费用要比一般手术费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