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4月2日|浙江大学第4期肿瘤类器官专题研习班(名额有限)


培训内容
🔷 3D细胞培养及肿瘤类器官构建技术要点
🔷全能干细胞构建标准化同基因(类)器官和(肿瘤)医学应用
🔷 肿瘤类器官在精准化医疗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 肿瘤类器官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 利用肿瘤类器官进行临床转化研究的思路与基金申请方法
🔷 小鼠小肠类器官培养
🔷 组织样本处理实验
🔷 基于手术、穿刺样本的肿瘤类器官构建实验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授课教师
贺 永 教授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从事增材制造(3D打印)、生物制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优青、联合基金重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项目)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数控重大专项子课题各一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生物3D打印专著1本,专著章节4章,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其中9件已转化到企业形成产品),在包括《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aterials Horizons》、《Biomaterials》、《Small》、《Biofabrication》、《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等生物制造领域的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H因子34,论文被引3600次。担任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分会常务委员、国家医用增材制造标准委员会委员、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委员,创建EFL品牌(Engineering for Life),致力于医工交叉研究及成果转化。Bio-Design Manufacturing 期刊副主编、Engineered Regeneration及Applied Sciences期刊编委。
曹彤 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口腔学院副院长
口腔科学系主任、终身教职、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胚胎干细胞(hESC)体细胞分化及相关毒理、药理学检测,干细胞疗法和组织再生。获得多项国际专利。为多家研究机构担任专业顾问。开发出iHuman+ (new)平台,为组织-器官-器官链-人体系统(Tissue-Organ-Organchain-System)的供血、神经支配、功能性标准等系统性研究提供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向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人类提供更准确的药物、健康评估。同时在临床和仿生设计领域,使用3D打印、增材制造方式(Additive Manufacturing),将大孔穿透结构应用到口腔种植、器官修复、人工支架等领域。
赵冰 研究员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类器官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专项首席科学家,“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利用小鼠遗传、类器官模型,研究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机制,并发展类器官培育新策略。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于国际权威期刊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Leukemia等发表系列性研究论文,为再生生物学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代表性研究成果获Nature News专访报道、Nature官网主页高亮,获国际权威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等高度评价。
鲁迪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 副主任医师
外科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
现任杭州市器官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肝移植学组秘书。从事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相关疾病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课题共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任务负责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7篇。2020年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七)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第六),2021年入选浙江省“医坛新秀”培养对象。
王琼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 上海市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以及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组组长。
200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师从陈国强院士并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Dirk Bohmann教授的指导下获得生物医学遗传学博士,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成为Joan Massague院士的博士后。2018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和遗传发育学系担任课题组组长。其实验室主要致力于干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学术论文发表于Cell Stem Cell, Developmental Cell, Genes & Development等杂志。先后获得NYSTEM Postdoctoral Training Award, MSKCC Helena Johnson Hackley Society Scholar Prize等荣誉,并荣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项目的基金资助。
章永春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
2010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5年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研究方向是利用3D类器官、干细胞和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食管发育、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形成与治疗。首次将人多能性干细胞高效诱导分化成食管上皮祖细胞,并结合该分化系统、3D类器官培养以及转基因小鼠鉴定了BMP、NOTCH和YAP多条信号通路在食管发育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利用3D类器官培养鉴定了食管腺癌前体巴雷特食管的细胞起源,并利用3D肿瘤类器官发现治疗食管腺癌的新靶点。目前,学术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Stem Cell、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和Developmental Cell等发表。
何康信 博士
依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及其他合作医院,开展的转化医学研究很好地利用了类器官的优越特性,为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开发提供支持。同时涵盖了类器官生物样本(活)库的建设、个性化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器官芯片、类器官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领域,尤其是在正常组织来源的类器官的造模方面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注册方式
账户名称:浙江大学
账户号(开户行):19042201040000014(农行杭州市浙大支行紫金港分理处)
汇款用途处写明:姓名+学号(由会务组在回执确认函中提供)
其他事项:
报名学员可根据自身研究需要,向会务组提出感兴趣的癌种,会务组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癌种,在试验操作中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演示。
证书发放


△扫码报名登记👆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创发布在 肽度TIMEDOO。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