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丁阿姨因发现头颈部肿块就医,在医院穿刺检查后发现是“右颈转移性鳞癌”。头颈部肿块是“转移癌”,那么“元凶”在哪?然而,随后的ct、mr平扫加增强以及内镜检查均没有发现原发病灶的踪迹。为尽快“破案”,丁阿姨还接受了“肿瘤诊断利器”18f-fdg pet/ct全身检查。遗憾的是,18f-fdg pet/ct结果仅显示丁阿姨“右侧上颈部肿大淋巴结伴18f-fdg高代谢”,并没有原发病灶的迹象。

复旦肿瘤医院核医学临床研究再获新突破:“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原发灶诊断准确率提升32%-肽度TIMEDOO

这该怎么办?前后检查已消耗了两个月时间,丁阿姨惴惴不安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寻求最后的希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主任宋少莉教授看到丁阿姨的病历后,建议她接受一种新的诊断方法——68ga-fapi pet/ct显像。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这份报告准确“锁定”丁阿姨上颚的原发病灶和右上颈转移性淋巴结。接着,丁阿姨接受了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颚粘液表皮样癌。随后,丁阿姨顺利接受其他的辅助治疗。

复旦肿瘤医院核医学临床研究再获新突破:“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原发灶诊断准确率提升32%-肽度TIMEDOO

同样是pet/ct,为什么68ga-fapi pet/ct显像更“高级”?2024年1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团队在核医学领域顶刊《核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利用68ga-fapi pet/ct显像可显著提高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原发灶的诊断准确率。团队通过靶向成纤维活化蛋白的新型分子影像来定位原发肿瘤部位,将原发灶诊断准确率从19%提高到51%,为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无创、灵敏且可靠的诊断手段,有望改善部分患者的治疗决策及生存预后。

宋少莉表示,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1%-5%。之所以称为“原发不明肿瘤”,是因为这类头颈部肿瘤经现有的临床检查方法均无法明确原发灶来源。18f-fdg pet/ct显像是目前临床用于肿瘤原发灶定位、定性诊断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头颈部组织的葡萄糖代谢有生理性或者炎性(如鼻咽、口咽、扁桃体炎症等),常常导致18f-fdg pet/ct在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之前丁阿姨接受的pet/ct检查就是18f-fdg pet/ct显像。

为提升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宋少莉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该研究从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随机入组了91例经临床、影像及病理诊断阴性或可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性癌患者,在一周内进行双探针18f-fdg和68ga-fapi pet/ct显像,对疑似原发灶的部位经过病理活检进一步确认。

结果显示,91例患者中最终46例患者明确诊断原发灶。相比18f-fdg pet/ct诊断出17例,68ga-fapi pet/ct诊断出所有的46例(p<0.001)。在诊断准确率方面,68ga-fapi pet/ct显著高于ct、mri及18f-fdg pet/ct(51% vs. 14%、20%及19%)。

随后,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中位时间为19个月(7-33个月)的随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原发灶明确诊断的患者。

该研究通过比较18f-fdg和68ga-fapi pet/ct在hncup诊断中的价值,表明68ga-fapi pet/ct通过肿瘤间质成像可以克服18f-fdg pet/ct在头颈部生理性、炎性或阴性摄取的缺陷,从而显著提高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的原发灶诊断准确率,有望推动头颈部原发不明肿瘤的诊断指南的改写。该项成果曾在第36届欧洲核医学年会(eanm’23)以大会交流形式分享,引起与会专家广泛反响。

宋少莉表示,依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的强大力量,我们开展了系列的fapi pet/ct相关的临床研究,其中有8篇相关成果发表在核医学的顶刊。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