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枚摄像头和一对耳机,便能将画面转化成语言,描绘场景、提示风险,让视障者出行更安全、生活更便捷。

复旦团队研发大模型“眸思”,助力视障者“看见”世界-肽度TIMEDOO

“听见世界”App街道行走模式图。本文图片均为 复旦大学 供图

日前,在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FudanNLP)师生的努力下,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复旦·眸思”(MouSi)为视障者量身打造的“听见世界”APP上线,将成为视障人士的生活助手与智能管家。

2023年上半年,由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开发的MOSS被称为中国版的GPT,仅用半年时间后,多模态模型“眸思”问世。

“眸思”与MOSS同音,但和基于文本的MOSS不同,它能够理解并识别图片内容,致力于成为视障者的一双“眸”。

复旦团队研发大模型“眸思”,助力视障者“看见”世界-肽度TIMEDOO

设计使用概念图。

基于“眸思”的“听见世界”APP,为视障者日常生活需求量身打造设计三种模式。

在街道行走模式下,“眸思”如一位忠实的向导,红绿灯、十字路口、障碍物……它将细致扫描道路情况,提示潜在风险,陪伴视障者安全通行“看不见”的漫漫长路。

在自由问答模式下,“眸思”则是一位贴心的朋友,让视力障碍者走进博物馆、艺术馆、公园,帮助捕捉四周景象的每个细节,用声音构建丰富的生活场景,传递每一处日常之美。

在寻物模式下,“眸思”将成为一名可靠的管家,被移动的手杖、最爱口味的牛奶……日常物件的寻觅过程变得轻松无压力。

据研究团队透露,中国盲人数量有1700多万,也就是说,每一百人中就有一位。但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极少在街上看到盲人?这是因为,面对大量不安全因素,他们难以独自跨出家门。

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实验室张奇教授说,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应该要改变更多人的生活,希望“眸思”能够帮助视障人士走出家门,让他们可以尝试更多工作,为人生书写更多可能。”

项目落地背后,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和开放的氛围,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共25名复旦学子及桂韬等多位教师、专家的加入,才有了“眸思”接续“MOSS”的成功。

张奇介绍,该项目的主导者实际上都是“初出茅庐”的学生们,在组内头脑风暴会上,年轻学子总能提出开创性想法,能够找到另辟蹊径的解决办法。

自去年9月以来,为了更好地感受视障者的难处,团队成员同样模拟真实情境,蒙眼探索视障者“黑暗”世界,并邀请视障人士加入,进一步摸清真实而具体的需求。

复旦团队研发大模型“眸思”,助力视障者“看见”世界-肽度TIMEDOO

复旦大学研究团队。

今年上半年,团队将结合AR升级APP内的定位精度细化至亚米级别,下半年团队希望将“眸思”升级到基于视频的判断。更多模式也正在开发中,比如阅读模式服务盲人朋友点菜、读书等场景,解说模式承担无障碍电影解说员的工作等。

在政府的支持下,团队计划与NGO组织、智算中心和硬件厂商等开展合作,致力于让视障者免费使用产品和相关服务。

预计今年3月,“听见世界”APP将完成第一轮测试,并在中国一、二线城市和地区同步开启试点,根据算力部署情况进行推广。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