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成功完成了华南地区首例兼容全身核磁扫描的新一代骶神经调控电极植入,以往只能接受1.5T头部的核磁共振(MR)检查的保留骶神经调控电极植入患者也可以“解锁”3.0T和1.5T全身核磁扫描。

记者获悉,今年57岁的杨姨(化名)患糖尿病多年,最近因为疾病进展,出现了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便秘等情况。为此,她慕名找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教授黄海求医。在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后,黄海确诊杨姨患上了糖尿病性神经源性膀胱。

中山大学团队为患者植入新一代骶神经调控电极-肽度TIMEDOO

手术现场。黄睿供图

由于保守治疗已经无法很好地改善病情,杨姨又有进一步治疗的强烈意愿,同时考虑到患者后续极有可能会有磁共振检查的需求,黄海建议杨姨考虑骶神经调控治疗,并选择新一代可兼容核磁扫描的骶神经调控电极。

完善术前检查后,杨姨接受了骶神经调控一期手术治疗。在黄海团队的努力下,新电极植入非常精准,杨姨终于恢复了正常排尿,令她更加欣喜的是,和传统的调控电极不同,新电极植入后,杨姨仍然可以接受3.0T和1.5T全身核磁扫描,这给她未来其他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更多选择。

和以往骶神经调控疗法不同的是,黄海为杨姨选择的新一代骶神经调控系统不仅恢复了杨姨的“排尿自由”,更为她最大程度保护了“MR自由”。“以往,我们团队积极通过骶神经调控疗法去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但始终有一个隐患,就是患者术后只能接受1.5T头部的MR检查。”黄海说。

“目前1.5T和3.0T MR检查在国内应用广泛,是否可以全身兼容3.0T和1.5T核磁扫描,对于接受骶神经调控治疗的患者而言至关重要。”黄海指出,骶神经调控疗法在国内开展已日趋成熟,分为一期测试和二期手术两部分。像杨姨目前接受的就是一期测试治疗,通过测试来判断疗效,如果疗效改善趋势显著即可进行二期植入手术,将火柴盒大小的神经刺激器埋入体内,达到症状长期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据介绍,泌尿功能障碍类疾病虽不似癌症一样致命,但如不及时就诊,会长久地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对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更是会造成极大的干扰。黄海团队常规为像杨姨这样的尿失禁、排尿困难、慢性大便失禁等排尿/排便功能障碍患者开展的骶神经调控疗法,具有微创、可预测疗效、可逆、可调等特点。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