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简称“北大财政所”)宋映泉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团队、哈佛大学医学院Lu Chunling教授合作的论文《评估中国儿童早期发展的不均衡性—基于人群层面的实证研究》“Assessing the Inequality of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in China – A Population-Based Study”。宋映泉副研究员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北大财政所博士后康乐为第二作者。

财政所宋映泉课题组及合作者关于我国人群层面儿童早期发展差异的论文在《柳叶刀》子刊发表-肽度TIMEDOO

财政所宋映泉课题组及合作者关于我国人群层面儿童早期发展差异的论文在《柳叶刀》子刊发表-肽度TIMEDOO

基于2017年至2018年间分别在中国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和一个特大城市(上海)进行的儿童早期发展代表性人群调查数据,该研究使用儿童早期能力指数(early Human Capability Index,eHCI)这一工具评估了63,559名36-59月龄儿童的儿童早期发展水平。该研究将儿童总体发展得分超过样本总人群的第20百分位水平定义为发展正常,分别从性别、家庭收入、母亲受教育程度、户口类型以及流动或留守状况五个维度分别估算了儿童早期发展正常比例的均衡性(绝对值)。除了直接测量的不均衡水平以外,本研究还利用多水平逻辑回归模型估计了校正后的不均衡水平。

研究发现,在欠发达地区发展正常儿童的比例为71%,在发达地区为82%,在上海为86%。在校正混杂因素之前,所有五个组别在儿童早期发展上的不均衡均在统计学上显著。校正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后,儿童早期发展的均衡在其中三个组别仍然显著: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儿童、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儿童和男孩,相比与其对应的人群,其发展正常儿童的比例更低(分别低10%-15%,7%-10%,和5%-6%)。

作为儿童人口位居世界第二的国家,目前关于我国处境不利儿童在儿童早期发展(ECD)没有方面的相关研究仍然很少。本文是我国首个基于人群层面的儿童早期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我国儿童早期发展在区域间以及区域内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儿童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特点,不仅对我国政府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循证依据,而且对全球儿童早期发展进程监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财政所宋映泉课题组及合作者关于我国人群层面儿童早期发展差异的论文在《柳叶刀》子刊发表-肽度TIMEDOO

宋映泉,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经济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弱势群体学生教育及财政问题, 关注早期和学前教育、乡村教育、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及相关财政问题等。多次承担财政部、教育部、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研究课题。 研究成果发表于在Social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China Economics Review, 《柳叶刀》子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

财政所宋映泉课题组及合作者关于我国人群层面儿童早期发展差异的论文在《柳叶刀》子刊发表-肽度TIMEDOO

康乐,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北京大学工学学士(2007)、经济学学士(2007)、管理学硕士(2011)、管理学博士(2018)。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医学教育,近期关注领域包括中国的高考录取以及儿童早期发展。研究成果发表于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Medical Education,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期刊。

来源: 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