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硅谷可谓处在医疗投资的热潮之中,而其主要驱动力则来自东方,尤其是中国。

2018年是美国医疗投资创纪录的一年,但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投资者还在不断地为美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据硅谷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报道,2018年中国风投公司在美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额已超过中国本土区域,投资对象包括300多家美国公司。位于马里兰州(Maryland)的生物技术公司Viela Bio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主要致力于探寻炎症和自身免疫类疾病的治疗方案,已得到3家中国公司2.5亿美元的A轮投资。

中国资本的新流向同样包括中国大陆地区。中国医药初创企业蓬勃发展,2018年也达到风投的历史最高峰,共有100余家公司获得了40亿美元的投资。

随着中国投资者的战略持续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国也在着重树立其医疗投资领头羊的定位,对全球未来大型医疗机构的影响日益扩大。

中国风险投资寻求医疗回报

随着9位数的支票以惊人的频率进出中国,我们不由将目光聚集到互联网巨头,游戏公司领头羊,还有由腾讯或阿里巴巴投资的新媒体平台上。

但是,如果分析一下金额,不难看出中国的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实际上已经将重点放在了不太健全的医疗系统领域。

中国战略转变浪潮中,有个明显的带头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equoia Capital China),该基金是2018年最受瞩目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

纵观历史,红杉资本对医疗领域并无多大兴趣。医疗只是该公司最小的投资类别之一,在2015年和2016年仅参与了3项与医疗相关的交易,占总投资活动的4%。

但是近来,生命科学获得了红杉资本的青睐,兑现了该公司发言人的说法。红杉资本2017年涉足了6个与医疗相关的交易,2018年截至目前已参与14项医疗相关交易。该公司位居中国最活跃的的医疗投资者之列,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活动占到近年来总额的近30%,医疗行业一跃成为其第二大投资领域。

中国人带着数十亿美元去美国 要“承包”生物科技的未来-肽度TIMEDOO

2015年-2018年医疗相关投资数据(信息来源:Pitchbook, Crunchbase 及SEC Edgar)

中国医疗领域需要变革的方面并不少,中国风投公司采取的策略也因此具有多样性。部分投资者希望解决流感问题,其他公司则将重点放在对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它慢性疾病的创新治疗上。

例如,据《中国癌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统计,2015年中国肺癌诊断数量占全球总额的36%,但癌症生存率比全球平均水平低17%。红杉资本已将目光投向解决中国高癌症率和低存活率的问题上,过去两年来有近70%的交易都集中在癌症检测和治疗方面。

部分原因在于,红杉资本在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JW Therapeutics)A轮投资中投入了9000万美元。该公司致力于开发创新免疫疗法癌症治疗方案。上海药明巨诺是个典型的范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风投公司是如何利用其国际足迹和借鉴全球的经验来创建中国下一批医疗初创企业。

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美国的肿瘤制药公司Juno Therapeutics和中国的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WuXi AppTec)的合资子公司,既可以受益于Juno作为癌症免疫治疗药物顶级开发者的经验,又可以获取无锡药明康德作为世界领先的合约研究机构之一的药物研发周期专业知识。

具体来说,上海药明巨诺专注于使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技术来研发下一代基于细胞的癌症免疫疗法。CAR-T主要通过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清除癌细胞。

过去一波又一波的生物技术初创企业往往将重点放在使用动物体内转基因抗体进行的其它免疫疗法上。这些抗体能够有效地扮演“警察”的角色,识别并附着在“坏细胞”目标上,以消灭或遏制恶性细胞。相反,CAR-T则会直接修改体内的天然免疫细胞,达到攻击并消灭癌细胞的目的。

中国新创企业具备国际性和跨学科血统,其管理者同样如此。

上海药明巨诺的掌舵者是李怡平(James Li),担任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他曾在安进(Amgen)和默克(Merck)等全球最大的生物制药公司担任过中国区高层管理职位。李怡平还曾是硅谷品牌投资者克莱纳·帕金斯(Kleiner Perkins)的合伙人。

上海药明巨诺通过引进外部见解和专业知识获得成功。随着中国领先的风投机构在海外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本,药明巨诺的做法也将逐渐定义未来中国医疗企业的局势。

原谷歌风投GV及Founders Fund希望保持硅谷竞争力

医学创新并不受国界限制。疾病和死亡普遍存在,一个国家的开创性发现可以用于拯救所有国家的生命。

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其估值飙升,中国跨国投资和进口监管政策也有所改善。

因此,中国风险投资公司越来越专注于搜寻海外创新,希望在美国成熟的医疗产业中寻求更多机会,将创新技术和先进治疗方案引进东方,并以此获取收益。

2018年4月,另一家中国风险投资巨头启明创投公司(Qiming Venture Partners)成功退出专注于研究美国早期医疗的1.2亿美元基金。启明创投对医疗领域的投资势头一直很强劲,2017年到2018年间投资公司数量已达到24家。

医疗领域的新客并未吓倒旧金山湾区(Bay Area)的知名投资家,他们在美国医疗领域的投资额也翻了一番。

美国最具影响力公司的合伙人名录中,前医生和具有医学知识的风投家的身影也越来越常见,他们能够辨别最佳的医疗创业公司,并对美国风险投资趋势产生日益重大的影响。

其中排在榜首的就包括GV公司(原谷歌风投(Google Ventures))带领团队进军医疗行业的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 GP)克里希纳·叶什瓦特(Krishna Yeshwant)。

作为一名职业医生,叶什瓦特的兴趣遍布整个医学领域,从实时患者护理,到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抗体和治疗技术等方面都有所投资。

据硅谷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和企业服务数据库公司Crunchbase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内叶什瓦特一直是GV公司最活跃的合伙人,参与交易总额超出10亿美元。

在叶什瓦特等人的推动下,医疗行业已成为谷歌风投部门最突出的投资领域之一,从2015年的总占比不到15%,一跃升到2017年的近30%。

GV公司对医疗投资的热情持续高涨,但生命科学也不失为该公司的初心。同许多其它品牌硅谷投资者一样,GV创始人比尔·马里斯(Bill Maris)长期钟情于医疗初创企业。2016年离开GV后,马里斯推出了自己的基金Section 32,专注于生物技术、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投资。

同样地,生命科学与医疗投资也一直是许多美国大型基金的生命线。如Founders Fund自2015年甚至更早起,在该领域的投资额就已占到总部署资金的25%以上。

不过,随着近来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的监管政策收紧,或许会对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医疗领域造成严重的影响,该趋势也许将有所变化。

CFIUS获得更多的权限之后,将审查,甚至可能拒绝外国实体对27个关键行业的技术生产、设计或测试进行任何投资或交易活动,包括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

法规条款增加的真正影响,将取决于CFIUS行驶权力的力度和频率。但面临漫长的审查过程和监管调控的风险,中国投资者的压力将显着增加,从而有效地阻断来自中国的资金流。

暂不论CFIUS,中国积极投入美国医疗市场的势头,并未对硅谷的主场地位产生根本影响。鉴于中国国内亟待改善的医疗系统,及政府对改善投资环境的大力支持,中国向医疗创新领域的投入只会变得更加强劲。

风投将目光锁定在亟待改善的医疗系统上

有人说,成功的初创企业能够识别真正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中国医疗行业就有诸多问题,如医疗系统效率低、医疗质量有待改善、消费者情绪长期沮丧等。

除却少数有钱人,中国民众经常被迫长途跋涉,前往市中心拥挤不堪、人手不足的医院就诊。接待区只是个口头名词,因为任何开放空间都会很快挤满成群的患者和陪同就诊人员,有时等待就诊时间甚至长达数天。即使患者好不容易排到队,见到的医生也往往已过劳工作或经验不足,总是急匆匆地想要快点服务完后面的长队。

因为进口法规和负担能力限制,患者确诊后无法选择许多国际许可药物,最终只能接受有限的、不够高效的治疗方案。

显然,糟糕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会导致治疗结果不佳。据联合国下属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死亡人员中有80%患有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慢性肺病。鉴于中国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的多个方面均有待改善,未来的确有很大的机会来实现颠覆性的变革。

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更加重视医疗创新,在帮助降低投资者成本和风险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初创企业的优惠政策。

中国政府向生命科学领域投入数十亿的公共投资,放宽专利、研究补助金和仿制药的审批条件,这些趋势都突然使得在中国建立生命科学或生物技术公司的前景不那么令人畏惧了。

对于中国风险投资家来说,除了金融刺激和加快本地医疗行业增长外,放宽药品进口法律也为其通过海外创新来改善中国医疗体系提供了机会。

随着全球对医疗保健的兴趣不断膨胀,资金流动性也有所改善。此外,香港证券交易所最近宣布变更政策,允许天使投资生物技术公司上市。

中国主要机构的这些变革,已成功为中国医疗投资者提供了更广泛的机遇,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公司更快的增长、更高的资产流动性及更高的确定性。

然而,尽管中国医疗体系在结构和监管方面的变化,已成功帮助更多医疗初创企业实现了更快速的增长,但质量未必也有同等的改善。

美国和西方投资者并未和中国同行一样,在对方的市场大幅投资。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体制的诸多因素,使得美国投资者乏于在海外生命科学公司投入资金。

随着硅谷同样把目光聚焦在美国知名高校中涌现的初创企业上,不断飙升的估值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伴随越来越多的中国资金进入全球市场,中国已下定决心弥补其医疗体系中的巨大漏洞,并将自己打造为国际医疗创新的下一任领导者。

原文来源:TechCrunch

原文标题:China is funding the future of American biotech

来源:健康界

作者:樊梦姣(编译)